紧凑、便捷的监听解决方案:Adam Audio D3V

Pro Tools 专家国际认证等你来拿,年底线上直播课安排公布

FLEA 251 全球赛博黑五狂欢:年度最低价,让经典触手可及

Eastwest 音源大厂空降,限时抄底优惠,编曲音源大全一站式购齐

轻便 + 专业 Carver Saturn II 千元声卡上市首测:打破千元声卡不能兼顾的怪圈

强大的采样器软件──KONTAKT使用详解(上)

张火-大觉者 添加于 2005-03-18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16 条评论
强大的采样器软件??KONTAKT使用详解(上)
本文已经刊登于《MIDI音乐制作》杂志,请不要转载!



张火(大觉者)

说起采样器,可能有的朋友还觉得挺神秘的,觉得它是很复杂而麻烦的东西。呵呵,让我们从头说起吧!

我们知道,音源是制作电脑音乐的关键,而无论是传统的硬音源和软音源,它们的音色都是用两种方法制作的。第一种是合成法,也就是合成器。它们使用微处理器(CPU)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过各种复杂的算法产生声音。比如RS-PCM、线性/算术(L/A)合成法,高级集成式合成法、VAST合成法、Z平面合成法、物理建模合成法等等……说白了,就是人工凭空制造出声音波形。而另一种方法就是采样。采样器的声音不是凭空“算”出来的,而是真实乐器的录音。我举个通俗点的例子,找一架上好的钢琴放在录音棚里,嘿嘿,找个钢琴大师来,让他从钢琴的最低音一直到最高音,以钢琴演奏的各种力度依次弹奏每个琴键,然后将录下的每个键上各个力度的声音素材通过一个软件,分配到MIDI键盘的每个键上。最后,俺弹下MIDI键盘上的C,哈哈,音箱里出来的声音就是刚才大师弹的那个C。

刚才所说的那个软件,就是采样器。采样器正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所以,如果说合成器的专长是合成出各种自然界中有的和没有的声音,那么采样器就是完美地再现乐器的真实声音。我们可以说,合成器的声音可以很像真乐器,而采样器的声音本来就是真的。不仅仅是钢琴,管弦乐、民乐、打击乐甚至是合成器的音色,都可以做成采样来用。当然,并不是我们自己去一个一个声音地去采集,而是只需要购买厂家早已制作好的采样光盘就可以了。所以,采样器的音色是无限的,而且是最真实的(本来就是真的嘛)。

目前,采样器软件已经有很多种,采样音色的格式也多种多样,现在最流行的有GIGA、Halion、SampleTank等等,我们要讲的KONTAKT就是采样器家族里的一员。

目前,采样器软件虽然种类很多,但也都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不同种类的采样器,其采样格式也不能互相兼容。另外,像GigaStudio这样独立运行的采样器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不能通过算法直接与音频轨缩混在一起,只能够用内录的方式通过声卡将其转换为音频,而这样做不仅麻烦,而且如果声卡不支持无损内录,就会导致音质的损耗。所以,现在的软音源和软采样器都是以插件形式推出的。所谓插件,就是要依靠宿主软件来运行的程序。插件就象宿主的一部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根本不用内录,可以直接通过算法直接和音频轨进行缩混,不仅方便,而且没有任何音质的损耗,100地真实还原了采样音色中的数字音频素材。

KONTAKT就是这么一款不仅可以读取自己的原厂采样格式,还能够读取GIGA、Halion、SF2、AKAI等音色格式,并且既能独立运行,又能当作插件使用的强大无比而又使用极为简单方便、直观的采样器软件。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地了解一下KONTAKT的使用吧。

当前KONTAKT的最高版本为1.53,支持DXi、VSTi和RTAS三种格式的安装,具备Audio Units、DXi2等插件程序,无论你使用Cubase、Nuendo还是Sonar或者是Logic,都可以安装和使用。KONTAKT具备了非常强大的采样能力以及映射模块式的操作方法,能够输入REX、EXS、AIFF、WAV和SDⅡ这些不同格式的声音文件进行采样,而操作十分简单,只需要从浏览器甚至是桌面上进行拖拽就可以了。KONTAKT集成了各种合成器元素如滤波器和不同类型的包络等,而每一个项目都很清楚地摆在那里,查看和调整都非常方便,可谓美观而又简单明了。(如图)



下面我们以最常用的Nuendo为宿主来讲解KONTAKT作为插件的使用。

如果使用Nuendo或者Cubase,在安装过程例一定要把VSTi选中,并将VSTi的路径选择在Nuendo或Cubase安装目录下的VST Plugins文件夹。在Nuendo当前工程或新建文件里点击Device(设备)菜单,并从菜单选项里选中VST Instruments(VST乐器)。当然,直接按一下键盘上的F11(快捷键)也是一样的。这时将会出现一个乐器的机架(如图),从一个空白槽位上点击,就会显示出乐器列表。如果你已经正确安装了KONTAKT,在列表中就可以找到它。点击后,KONTAKT就启动了。



如果在VST Instruments里找不到KONTAKT,则说明安装不正确。

点击你需要使用KONTAKT的MIDI轨上的“Out”(MIDI输出),将显示出这条MIDI轨可用的所有MIDI输出端口列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KONTAKT(如图),点击它,KONTAKT就被挂在了这一轨上。然后激活这条MIDI轨的录音状态,KONTAKT就可以使用了。



KONTAKT的界面如下图,整个构造非常简洁明了。



主要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个浏览器,它又分上下两部分,上边的部分是整个电脑的资源管理器,从这里你可以浏览你电脑中所有的文件夹,通常我们就是通过这个浏览器来找音色的。

不过有一件事情要注意,KONTAKT目前版本的浏览器还不支持中文,所以,凡是中文名的文件夹和文件,在这个浏览器里显示出的都是乱码。这是KONTAKT的一大遗憾,不过相信以后的新版本会改进这一点。所以我们要注意,拷在硬盘上的音色,其文件夹一定要起英文或拼音的名字,以便寻找。

右边的部分是机架,想象一下……对,就是那种传统的装硬件音源用的机架,不同的是这个机架不需要螺丝钉。呵呵~~加载的音色会以音源模块的形式显示在这个机架上。

首次启动KONTAKT,机架上将会有一个空白的乐器,这是用来自己采样的。由于我们一般都是使用现成的音色盘,所以可以暂时不理会它。用鼠标在乐器上点一下,这个乐器变红后,按一下键盘上的删除键或退格键就可以删除乐器。



让我们在浏览器里寻找一个已经拷入硬盘的装有KONTAKT音色的文件夹,我以拷在硬盘上的一套管弦乐音色为例,打开它的VIOLINS(小提琴)文件夹,我们便可以在浏览器下边的音色选择窗里看到这个文件夹里音色的名字,KONTAKT音色的图标在这个音色窗里显示的是一个小圆圈里有一个小闪电。



如果打开一个GIGA、KONTAKT、SF2格式的音色文件,我们可以看到里边有一个叫做Samples的文件夹,打开看看,下边的音色窗里显示的是什么?呵呵,是一堆wav文件,哦,原来这个音色所使用的采样素材全放在这里头。(如图)



现在我们明白了,采样文件的作用,就是把这个音色的那一堆采样素材分配到你的MIDI键盘上去。这正像我们开始时所举的那个钢琴的例子一样。呵呵~好,那么接下来,双击音色,这个音色的乐器模块就被加载并显示在右边的机架上了。现在弹一下MIDI键盘,呵呵,你就已经可以听到这个音色了。



需注意,加载比较大的音色,可能需要稍等片刻。

另外,也可以选择软件上的LOAD/SAVE里的LOAD??LOAD TO NEW INSTRUMENT来寻找找音色。道理相同,只是它使用Windows的浏览器而已。

接下来,为这个乐器选择MIDI通道,一共有16个通道。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KONTAKT里同时加载16种音色并给不同的MIDI轨使用。如果你想使用更多的通道,那么,呵呵,可以再打开一个新的KONTAKT,嘿嘿,这点上我们也看出了软件的方便之处,想想看,要是硬件的话,哈哈,你就再去买一台吧~~



很多朋友都知道,读取GIGA音色是KONTAKT的拿手好戏,呵呵,我就都是用KONTAKT来读GIGA音色而不用GigaStudio的。好,下面咱们加载一个GIGA音色看看。以一个二胡音色为例。方法是一样的,从浏览器里找到音色,在音色窗里双击音色图标。GIGA音色在KONTAKT的音色窗里是一个小方框,写着“GIG”三个字母。

咦?怎么弹出一个保存选项来呢?(如图)



呵呵,这是KONTAKT自带的一个转换器,它可以将其他格式的采样文件转换为KONTAKT自己的采样格式并保存起来,而音质没有任何的损耗。更厉害的是,经转换后的音色读取速度飞快!一般情况下“1G钢琴”这样的大音色如果直接读取,大概需要4分钟,而KONTAK在转换后再读,只需要约5秒钟就加载上了!!!!

保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保存路径,下次再用这个音色时,直接去找转换好了的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不转换而直接读取,在Option里的DFD(Direct from Disk)中你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转换。但直接读取,速度要稍慢一些。

按下音色模块上的EDIT(编辑)按钮,将会显示出Mapping Editor(映射编辑器)、LoopEditor(循环编辑器)和Group Editor(模块编辑器),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对这个音色进行编辑。EDIT按钮弹起后,乐器模块的编辑区就会折叠起来以减少所占用的屏幕空间。



编辑区里的Mapping Editor(映射编辑器)、LoopEditor(循环编辑器)和Group Editor(模块编辑器)这三个编辑工具功能十分的强大,同时这部分的操作也稍复杂。其实,我们一般使用现成的音色盘,也并不需要经常去自己去调节音色编辑区操作的映射编辑器、编组、Loop编辑器等。纸短话长,关于音色编辑区各部分的操作详细方法,我们下一次再详细地聊吧。

(待续)

文章出处 《MIDI音乐制作》杂志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共有 16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