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音频黑五来袭:今年软件最划算的折扣,错过再等一年!

Manley 年度最大活动,总裁亲自来华签售

续写传奇性能:Sennheiser MD 421 Kompakt 紧凑版全能麦克风评测

Alctron MP73EQV2 麦克风放大器 / 通道条评测:重现 Neve1073 的传奇声音

Ample Sound 发布「鼓-风雷」音源

2nd Sense Audio 采访:WIGGLE 背后的团队

Logic Loc 添加于 2016-04-28 ·

分享到微信

共有 6 条评论

WIGGLE这款动态Waveshaping合成器发布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大家都对于这款合成器幕后的团队很感兴趣?乐极客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2nd Sense Audio的制作团队,详细聊聊产品的研发、功能以及公司未来的计划。


介绍一下你们的团队。 

谢少多:我最早的时候,自己尝试做了一个减法合成器和EQ,当时主要是为了学习,那个合成器还在KVR发布了新闻,就是那种免费插件的新闻,但当时的水平和经验也就是学生作品。之后帮Georgia Tech的校友大师兄曹翔一起做Maize Sampler 2,上手了采样类的研发。再之后和康健合作,一起做了Ample Guitar和Bass,直到2015年升级到2.0版本,整体技术上非常稳定和可扩展了。我感觉还是想再自己尝试些更多类型的东西,尤其是想正经地试试我一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候感兴趣的产品,于是和汤楠一块开始做现在的第二感音频公司。 

Jason Hou:我是Jason Hou,现在专注于电子音乐的制作和演出,是北京制作人团体与厂牌Do HIts的成员。 

汤楠: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是Midifan的创始人,去年我想做点新鲜好玩的事情,多年来一直是报道和评测别家的新产品,自己心里也痒痒想创造点属于自己的产品,于是机缘巧合大家就一起干起来了。硅谷有一个判断互联网行业泡沫的N大现象,我记得第一位是记者出来做VC,第二位是记者出来自己创业。现在看来国内也到了第二位这个阶段了呵呵呵。。。 

是什么灵感启发你们去做这样一款合成器呢? 

谢少多:第一个东西做合成器是很早就确定的,因为第一个产品的类型对品牌印象很有影响。大方向上,我们是想做一个体现得年轻和有微创新的产品。体现出年轻的特点其实对我们很简单,我们刚开始设计和制作这类产品,做出很老成和有积累的设计本就很困难,所以索性利用一下刚出道这一点,做个别人都不常做的产品类型。但当时还没有具体的整体的想法,只有零碎的idea。当时因为我一直在用Bazille,所以在功能上一直想从PD(Phase Distortion)这里入手,然后想能够让用户自己画PD曲线(最后Wiggle里也有这个功能)。后来想起了以前同学的一个小作品,也是能让人自己拖动控制点,定义波形和让波形振荡。于是和同学一块再在以前的基础上改进了一下,然后基本形成了Wiggle的最基本的模块。其实这个动态Waveshaping方法以前市场上只出现过一个基本一样的,但作者的成品质量做得很一般,而且已经不再更新。现在除了我们也听说有一个德国/荷兰的团队正在做类似的插件,但还一直没有发布。 

Jason Hou:很简单,就是想做一个自己喜欢用的合成器,我想很多制作人都会有“如果我有一个这样的合成器就好了”的想法。 

汤楠:我一直对合成器非常着迷,尤其是非采样类的合成器,通过各种数学算法凭空生成一个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声音,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虽然国内没有人真正认真的制作这样一个非采样类的商业化合成器软件,但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尝试一下,而且我们的想法和技术能力也足以支撑起这样一个产品,于是就确定了第一个产品的方向。 

Jason Hou

这款合成器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 

谢少多:Wiggle吸引人的地方比较明显,应该就是能直接通过那几个控制点来定义和调制波形。这个操作和反馈基本上所有人都说很直观。而且也因此给这个产品定了Wiggle这个名字,因为波形被LFO以后很抖动。其他的成分更多是在辅助这一主要基本功能,包括FM,PD,自定义的调制曲线和中间的那个Snapshot快照和Morph Pad。其他一些微创新的地方比如FM的颜色标记旋钮(Color coded knob)来提现载波和调制波,也得到过一些国外媒体的肯定。 

Jason Hou:界面直观 ,新用户跟着初始的互动教学操作一遍,就算之前对合成器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也能很快上手,能启发用户快速做出意想不到的声音,而且很容易制作出变化丰富的声音,同等复杂程度的声音在其他合成器上要花更多时间。 

汤楠:上面二位说的都很全面了。如果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合成器,扭动的波形毫无疑问是最吸引我的,这也是为何我们称其为Wiggle(身体扭动)的原因。然后就是中间的Morph Pad,你可以制作四个完全不一样的音色,然后利用这个Morph Pad让演奏的声音在四个音色之间平滑的过渡变化,非常神奇又好玩。你还可以控制过渡变化的速度、平滑度等等,只用四个音色就可以得到成千上万种音色(因为在音色过渡过程中其实会产生非常神奇的声音),这不同于传统合成器的Combo组合音色,简直太好玩了,再配合内置的音序器来演奏,简直就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设计和研发用了多长时间?这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 

谢少多:项目开始到发布一共是8个月,瓶颈不少。其中一部分是因为第一次正经研发一个合成器产品要交的学费,这部分一次性的瓶颈以后应该能慢慢变成公司的积累。其实对于Wiggle的这些特殊功能,技术上瓶颈不少,其中有一些确实很难解决,这也可能是市场上这类合成器较少的原因。 

Jason Hou:正式研发8个月,就产品设计来讲,没有特别的瓶颈,每天都要解决很多小问题,经常做梦时都会想解决办法——如何把想要的功能放进有限的空间里,同时还要合理、美观,能引导用户去操作;声音设计上,我主要在想如何能做一些有启发性质的音色,让用户能通过这些预置了解Wiggle声音可能性,激发用户自己制作音色的兴趣。 

汤楠:该遇到的问题都遇到了,但很幸运的是我们也都克服过来了。在8个月里可以完成这么一个复杂的合成器,从归纳想法到设计布局,从设计操作流程到设计UI界面,从底层音频算法编程到程序实现,从搭建网站服务器到实现序列号认证服务,从设计网站模板到实现各种动态网站效果,各个环节都是按部就班,能在短短8个月全部高水准的完成已经出乎我个人的意料了。 


之后的更新会围绕什么进行?会邀请更多艺术家设计音色吗? 

谢少多:更新升级肯定主要围绕在声音本身,近期(很近期)应该会在振荡器部分有一个新功能加入。我们最近的更新已经加入了调制源曲线的随机功能,整个软件的预置随机也已经初步完成,等再完善一下会发布这个功能。滤波器上也会有更新。应该会邀请新的国外国内的制作人继续设计免费的Factory预置音色。 

Jason Hou:之后更新会给用户提供更多声音设计上的可能性,提高音频引擎的质量,改善效果器部分,还有响应现在用户提出的建议,还会邀请更多音乐人来设计音色。 

汤楠:我们目前给自己制定的更新步伐是每2周一次更新(当然每次更新对于已购买用户来说都是免费的),其实在第一个1.0版本推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规划好了后续的更新。在发布之后也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反馈,所以我们的更新列表确实很长,我们需要时间一点一点完善,增强。当然邀请更多艺术家设计音色也属于完善的一部分。 

讲讲你们最喜欢的合成器(软件 & 硬件)? 

谢少多:NI和给他们供货的第三方做的东西基本都很喜欢。u-he的全部都很喜欢。Harmor和Harmless很喜欢。Serum很厉害(尤其技术上)很强大,但一般喜欢。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Wiggle。 

Jason Hou:最喜欢的软件是Sonic Charge的Synplant,我喜欢能给我带来惊喜的合成器,每次用Synplant前都不知道能“种”出什么样的音色,总是充满期待。最喜欢的硬件是孟奇的Squishable,传感器具有声学乐器一般的灵敏反应,也是一件充满了未知的乐器,每次都能玩出些新鲜的声音。 

汤楠:最喜欢的软件合成器自然是Wiggle哈哈哈,但如果说除了Wiggle以外,最喜欢的应该是Reason里的Thor吧?是一个非常全面的VA合成器。硬件可能是Korg MS-2000吧?主要因为是自己买的第一款硬件合成器,所以很有感情。 


Sonic Charge Synplant

会考虑复刻一些经典硬件吗? 

谢少多:目前还没这方面的项目计划。 

汤楠:在千篇一律的VA合成器满天飞的现在,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没有啥意思。而且一个新兴的没有任何历史的公司去复刻一些老设备太没有说服力了,所以应该不会做。 

除了目前的中文说明书,之后会有中文的教学视频推出吗? 

汤楠:实际上我们目前只有一个10分钟的简单教学视频,通过从头到尾设计一个音色的过程介绍了Wiggle大部分的亮点功能,这个视频我们推出后就只做了带中文字幕的版本,可以在这里观看。未来我们也会针对每个功能做详细的介绍视频,都会做带中文字幕的版本。 

接下来的计划? 

谢少多:目前已经计划好了两个新项目,但不是纯粹的合成器。未来希望能多尝试一些细分领域。下一个合成器产品肯定会有,但还未开始构思。这段时间我们在做一些基础技术的研究和积累,以应对未来可能要做的产品的需求。 

Jason Hou:未来可能会设计一个用于制作节奏声部的采样器,还有一些方便演出和管理文件的工具类产品。 

汤楠:就像Jason Hou说的,Wiggle可以完成电子音乐里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声音——除了打击乐。所以我们可能会填补一下这个空白,当然它是可以跟Wiggle配合在一起使用的,也是针对电子音乐的。 

如何看待国内音频市场的前景? 

谢少多:肯定是在向上走。购买正版软件的人也比以前多一些了。对于我们这样的产品制造商角色来说,做出好产品,培养国内市场,让它变好对我们肯定有好处。但现阶段,这个行当主要是和国外同行们竞争,目前压力确实很大。毕竟国外在技术的积累,制作人的圈子等各方面都早起步很多。 

Jason Hou:非常看好,随着内容制作的门槛降低和传播的方便,对音频产品的需求一定会持续增长,而且趋于多样化,潜力非常大。 

汤楠:国内音频市场会越来越成熟,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也是希望有更多国人投入到硬件和软件的研发上,带动起整个业界,有更多的人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才能让未来的前景更美好。

共有 6 条评论